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房产 汽车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
首页 >> 县域新闻 >> 赤壁新闻 >> 正文

探访“浙江红旗第一飘”所在地:红色传承、讲述与发展

来源:QQ:1121887881 时间:2021年05月04日 15:53 来源: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
浙江省三门县亭旁镇“浙江红旗第一飘”主题广场 范宇斌 摄
浙江省三门县亭旁镇“浙江红旗第一飘”主题广场 范宇斌 摄

  中新社台州5月4日电 题:(小康中国)探访“浙江红旗第一飘”所在地:红色传承、讲述与发展

  作者 范宇斌

  “五一”假期,中国各地红色旅游再掀热潮。被誉为“浙江红旗第一飘”的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亭旁镇人气十足,五湖四海的游客慕名前来探寻红色印记。

  “红色根脉”一直是浙江鲜明的底色之一,中新社记者近日踏访革命老区——三门亭旁。1928年,这里爆发了震惊浙江的亭旁起义,打响了浙东革命第一枪,建立起浙江省第一个苏维埃政权。革命的火种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继续传承,1949年2月17日,三门成为浙江最早解放的一个县。

  “红色是亭旁发展的底色,让革命老区在传承中发展,是亭旁一贯到底的定位。”三门县亭旁镇党委书记奚捷说,以绿水青山为底色、红色文化为特色,亭旁正加快走出一条人文为魂、生态塑韵、“红、绿、蓝、古”四色辉映的发展之路。

亭旁起义纪念碑 范宇斌 摄
亭旁起义纪念碑 范宇斌 摄

  饮水思源传承红色文化

  漫步于亭旁1928红色街区,一棵数人合抱的千年重阳木枝繁叶茂,它曾悬挂过烈士的头颅,如今静静地注视着来来往往的人,见证着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巨变。

  从浙东古镇到红色小镇,昔日“脏乱差”的老街化身1928红色街区;一所破落的四合院修缮后展示烈士包定短暂而光荣的一生;亭旁起义纪念碑周围环绕着10座烈士像,供人瞻仰;亭旁起义成立大会旧址——城隍殿保存完好……

亭旁镇1928红色街区 范宇斌 摄
亭旁镇1928红色街区 范宇斌 摄

  在1928红色街区里,村民梅金香在自家的小店里手工编织的席草扇子,成了不少游客带走的纪念品。75岁的村民屈再金如今特意做了一块写有“红色革命景区”字样的招牌卖着草糊冻、石莲冻等特色饮品。游客多了,她们的生意更好了。

  从街区走向包定故居,穿过一条蜿蜒的巷弄。亭旁镇党史宣讲员王莹说,包定是亭旁起义总指挥,这条小路是他当年从家往返亭山小学的必经之路,如今被打造成为“红色之路”,令后人铭记来时的路。

1928红色街区上一棵千年重阳木见证亭旁历史 范宇斌 摄
1928红色街区上一棵千年重阳木见证亭旁历史 范宇斌 摄

  多元呈现讲述亭旁往事

  “包定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革命者,也是‘亭旁才子’,著有诗集《鹅湖遗矩》。他笔下的‘生而为人者终当鸣’,非常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。”作为一名“90后”,王莹不断学习和挖掘亭旁历史,并努力尝试用直播、短视频、新媒体等形式宣讲亭旁往事。

  随着红色旅游兴起,亭旁每个红色旅游点如今都贴上了二维码,游客只需扫一扫,便可掌握语音讲解、参观指南、史料视频等内容。

  “红色文化研学村”岙楼、“红色火种传承地”芹溪、“红色起义体验地”山根邵、“起义第一枪打响地”任家……据不完全统计,亭旁镇年接待团队游客量约105万人次。

亭旁起义总指挥包定 范宇斌 摄
亭旁起义总指挥包定 范宇斌 摄

  不久前,亭旁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还与上海中共一大会址、嘉兴南湖、宁波四明山、台州大陈岛等红色地标一同被列入“长三角红色旅游精品线路”。

  同时,一部取材于亭旁起义的革命历史题材电影《碧血黎明》正在拍摄。导演生凯说,电影将还原亭旁起义这一历史事件,激励一代代中国人奋发前行。

  锚定发展奏响革命老区振兴曲

  亭旁起义蕴含着“赤胆忠诚、一心为民”的精神,红色基因一脉相承,亦随时代发展被赋予新的内涵,指引后人阔步向前。

  20世纪70年代,3000多位亭旁农民赶赴蛇蟠,开启了一部长达20余年的围垦奋斗史。

  “一条扁担两头弯,畚箕挑出金银滩。”奚捷介绍,20余里“海上长城”挡风拒浪,傲然如脊;1.58万亩肥田沃土,成为富民的蓝色产业、强村的绿色银行,每年可创产值近2亿元人民币,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000多万元。

  亭旁山水田园,绿意盎然,鲜甜的三门小海鲜令人回味。千年古镇古韵历久弥新,三门祭冬、杨家板龙、三门平调、上鲍布袋木偶戏等非遗荟萃……

亭旁起义旧址(纪念馆) 范宇斌 摄
亭旁起义旧址(纪念馆) 范宇斌 摄

  76岁的非遗传承人鲍思当每天都在1928红色街区里表演布袋木偶戏,竹木搭架、红布围台,他在戏台后面操纵表演,木偶随着剧情手舞足蹈……“每次锣鼓声响起,游客们便聚集在门前观看,津津有味。”他说。

  “咚!咚!锵!各位村民请注意,天气干燥,防火防盗,煤气阀门要关好……”入夜后的亭旁镇杨家村,女子打更队踩着鼓点行进,淳朴的乡音伴着锣鼓声,声声入耳。

  “延续千年的打更习俗,在革命战争年代还起到传递信号的作用,如今我们默默坚守,开展消防、安全、卫生等方面宣传,希望家园更美好。”亭旁杨家女子打更队队长杨莲春说。(完)

【编辑:房家梁】

编辑:hefan

上一篇: 最高检:今年一季度公益诉讼检察办案数量大幅上升
下一篇: 老白干业绩“很上头”:一家地方酒企的挣扎与挫败

相关新闻

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:
  ① 凡本网注明"来源:咸宁网"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咸宁网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"来源:咸宁网"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  ② 凡本网注明"来源:xxx(非咸宁网)"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  ③ 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